外卖飞侠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» 汽修 » 发动机 » 发动机冷却液泄漏故障实例检修

发动机冷却液泄漏故障实例检修

有 160 人浏览 日期:2019-05-09   来源:互联网 进入发布者【商铺 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

文章摘要:一台ZL50型装载机作业时,出现冷却液温度增高、动力下降和加速不良等现象。停机检查,发现散热器中冷却液不足。加足冷却液后,

    一台ZL50型装载机作业时,出现冷却液温度增高、动力下降和加速不良等现象。停机检查,发现散热器中冷却液不足。加足冷却液后,故障消除,但运转约2h后,故障再次出现。停机检查,发现散热器中冷却液又少了很多。于是,进一步查找泄漏的原因。
  检查发动机机油,油尺显示油位正常;拆下气门室罩盖,发现缸盖上面有少量白色泡沫。放水检查,发现液质浑浊、无油渍。ZL50型装载机配置的是上柴615型发动机,其冷却系统如附图所示。
  6135型发动机机油压力为0.15-0.5MPa,高于循环冷却液压力,如果机油冷却器处发生泄漏,则机油必然侵入水路,现冷却液中无油渍,故可判定机油冷却器不泄漏。
  将散热器溢水管口堵住,用一胶管,使其一端连接散热器加水口,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生石灰水溶液的玻璃杯中,启动发动机后,侵入生石灰溶液变浑浊,静置后有沉淀生成。说明水套内气体含有CO2成分,即燃烧废气侵入子水套。 由此判定气缸套处于发生了冷却液泄漏。

  拆下气缸盖,果然发现第III缸燃烧室积炭严重,活塞顶表面潮湿且有水锈,缸套有拉伤痕迹。清除了积炭,更换了第III缸活塞、活塞环、缸套及封水圈,装配后试机,本以为故障已排除,但数小时后故障再次出现。根据本次故障的症状(冷却液大量泄漏,机油液面上升不明显,燃烧废气侵入水套),应该断定为缸套处发生了泄漏。其他析推理如下:吸气行程时,气缸内形成负压,冷却液由孔隙进入气缸;压缩行程时,部分冷却液在压缩形成的高温气体中汽化;作功冲程时,冷却液在高温下进一步汽化,同时高压燃气由孔隙侵入水套;排气行程时,大量汽化了的冷却液随燃烧废气排入大气,残留的少量冷却液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穿过活塞环的开口,沿气缸壁流入油底壳。但现在的判断与实际不符,难道还有另一种情况?带着疑惑再次拆检了发动机。

  仔细检查了第III缸燃烧室和气缸垫的密封情况,测定了缸盖的平面度,检查的结果及测得的数据均表明正常。于是,对缸盖进行了水压试验, 结果发现有水从排气门处流出。拆下排气门时,发现在气门座附近有一条清晰可见的10mm长的裂纹,表明冷却液就是从这里泄漏的。原来,间歇性排出的燃烧废气在缸盖排气门处形成了脉动气流,压力的波动营造出呼吸效应,就是在这种呼吸效应下,冷却液被吸入排气门口,燃烧废气被压进水套。由于裂纹的位置较低,被吸入的冷却液不可能全部随燃烧废气排出,残留的少量冷却液在排气门开启时流入气缸,并在燃烧室留下锈痕,造成本次故障的全部症状。找到故障根源并更换缸盖后,故障彻底消除。

  检查拆下的旧缸盖,发现水套内壁有厚厚的一层水垢。分析认为,结垢降低了热传导效率,使局部区域因散热性变差而温度上升,导致与邻近区域产生温差或温差加大,热应力因温差的加大而增大,会在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产生裂纹,而缸盖的排气门座就属于这样的部位,它温度高、散热条件差、结构单薄,水垢的隔热作用使散热条件进一步恶化,因而在应力集中的作用下产生了裂纹。

  结垢不仅使冷却系散热性能变差,发动机温度升高,而且会对发动机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,甚至使缸盖及缸体产生裂纹。本次缸盖裂纹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。认识到冷却系结垢危害的严重性后,就须从根本上排除和预防。采用水垢清洗剂清除冷却系水垢,或在散热器中加入煮沸后充分沉淀的自来水(使硬水软化),就能从根本上避免水垢的形成,彻底消除隐患。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、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文章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告之,本网站将立即删除。
本网站联系方式:电话:0595-28808005,QQ:1193379199,【违规举报
[ 汽修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排行榜

  • 本月
  • 本周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,中国汽配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友情提示:交易有风险,行事需谨慎。付款前请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