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直击:电瓶迟暮,4S店却说已坏需换
1月份,因为记者的车行驶里程超过了1.5万公里,便来到一家该品牌的4S店内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1.5万公里的保养。办好相关手续后,记者留下车辆和电话号码后离开店内。
大约半小时后,记者接到4S店工作人员的电话,称在检测中发现车辆的电瓶出现了问题,无法正常充电,询问是否需要更换电瓶,而更换一个电瓶的费用是500多元。因为无法确认电瓶是否真的出现了该问题,而且在过去的采访工作中,记者也曾有过同一辆车在不同4S店检测出现不同结果的经历,因此拒绝了服务人员更换电瓶的建议,只进行了常规保养就将车辆开回了家。
取回车辆后,记者一开始还挺担心电瓶突然罢工,但是在接下来3个月左右的使用时间里,车辆的各方面情况都很正常。当中,记者在接到该店的回访电话时,反映了这个情况,但工作人员解释说,因为车辆已经达到2万公里,到了建议更换电瓶的时间。但是记者觉得,如果出于这个原因,服务人员应该告知是因为电瓶达到了通常的使用寿命末期,而不是告诉电瓶已经坏了。因此记者仍然怀疑4S店向我报告了虚假的车辆状况,以赚取维修费用。
内幕曝光:零配件再利用,高消费下隐患犹存
由于一些车子的问题不大,如果只是维修的话,维修厂赚的利润就不会很大,所以一般维修厂就会以零件损坏的理由要求车主更换配件,或者直接说明只换不修。其实,汽车上的零部件,除了极少数一次成形的水泵、机油泵等配件不能修复以外,其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复的。在有些维修店里,老板通常会把前一个客户换下来的零件捡回来,修复之后换给下一个客户。特别是换下来的电瓶、轮胎等部件,经过翻新后就成为维修厂一个稳定的财源。
专家建议:了解汽车基本常识及零配件具体价格、工时费
消费者协会建议消费者,要避免维修行业的陷阱,就要学习基本的汽车技术知识,在维修前还要了解维修厂的零配件具体价格、工时费,车主应要求修理厂出示配件代理公司的发票,该配件产自何地。修车时车主最好别走开,尽量避免将车停在修理厂时间太长。此外,车主应多了解自己驾驶的车辆、多了解一些汽车故障,才能知道问题是否属实。同时维修前与修理厂签订维修合同,以便事后发生纠纷维权。来源:中华网